关于初心的党课:初心铸魂,实干筑梦.docx
关于初心的党课讲稿:初心铸魂,实干筑梦 说实话,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,内心或多或少有些紧张和忐忑,因为这是自己生平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。不过一想到自己平时经常教导女儿要大胆勇敢,女儿也表现得很不错,我想自己要给女儿做个榜样,《论语》说得好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所以,我得不忘这次演讲初心,继续前进,坚持到底。下面,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叫《初心铸魂实干筑梦》。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一篇震撼人心的讲话,这个重要讲话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的昨天、今天和明天,主题就是八个字“不忘初心,继续前进”。这不仅是党对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,更是对全国440多万个党组织、8800多万个共产党员发出的动员令,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世界宣示的坚强决心。那么,什么是共产党的初心? 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中有句经文: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。本意是说,潜心修学者,在修学过程中,只有不忘记自己的最初发心,才能持之以恒,坚持不懈,善始善终。对中国共产党来说,不忘初心就是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的“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,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,无论我们走得多远,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,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,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”。对于每一名共产党员来说,就是不忘党员身份,牢记党员宗旨,以初心铸魂,以实干筑梦,深刻明白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我要做什么? 我是谁?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源自共产党人对自我的身份定位,源自对“我是谁”的清醒认识。 自1921年建党以来,为了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,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,为了党的事业,为了人民的利益,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,以一个又一个流血、流泪、流汗的感人事迹,向全国人民、全世界人民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。李大钊,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,面对敌人的刑场,毫不惧色、大义凛然、英勇就义,这种为共产主运动大无畏的献身精神,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就像一块璞玉,玉可碎而不损其白。刘胡兰,这个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,牺牲时还不满15周岁,以自己青春的热血,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,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就如一根绿竹,竹可破而不损其节。 还有,焦裕禄,这个心中装着全体人民、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人民好公仆,最后以病痛之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,这种亲民爱民、无私奉献的精神,告诉我们,共产党员就是一座丰碑,碑可毁而不可灭其迹。所以,如果你要问我是谁,我可以大声地告诉你,我是一名共产党员。 我从哪里来?相信在座的各位,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备受煎熬的1921年,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啊?那是一个军阀割据,内忧外患,民不聊生,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年代。57个人,来自五四海,怀着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走到了一起,为了挽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,冒着随时会牺牲的生命危险,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。可以说,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有着特定的民族内涵,自觉地顺应了中华民族的夙愿,以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”为己任。所以,如果你要问我从哪里来,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,我就是从这里来的。 我要做什么?“不忘初心”,是为了“继续前进”。中国共产党正在引领全国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中华民族从未如此接近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这个梦需要你,需要我,需要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“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”。作为一名机构编制党员干部,“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”,就是要立足岗位,尽心尽力、尽职尽责,发挥干事创业精神,牢固树立三种意识: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,依靠人民推进改革,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、制定改革举措、落实改革任务。 要牢固树立创新精神,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,在综合改革方面有新作为,在创新管理方面有新作为,在自身建设方面有新作为。要牢固树立改革攻坚意识,保持与时俱进、攻坚克难的定力,做到不为困难风险所惧,不为杂音噪音所扰,不为传闻谣言所惑。作为一名登记管理工作党员干部,“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”,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、优化登记服务、创新登记监管,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增添正能量,做到“为伊消得人憔悴、衣带渐宽终不悔”。所以,如果,你要问我做什么,我可以认真地告诉你,机构编制工作人就是要领航扬帆中国船、风雨兼顾不畏难,不忘初心下决心、继续前进谱新篇。 还记得诗人汪国真有句经典名言,在此,我想套用这句名言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“我不去想,未来何时能够实现共产主义。既然选择了初心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”我的演讲完毕,谢谢大家。 公文写作几点建议(供参考) 一、避免长而空,提倡写短文 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中,目前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:文章长而空。一是空洞议论多;二是叙述过程多;三是面面俱到多。如何克服这些问题? 首先,要树立“生动活泼、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,尤其是上行文,少说空话、套话,把公文写短些、写实些、写精些。 第二,注意公文的效用。党政机关,企事业单位的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、政策,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、指导工作、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,所以要重点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,解决什么事,需要基层做什么,所以要注意公文的效用。 第三,要在实事求是、联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上下功夫。 第四,内容要充实,提倡写短文。如十七大报告等在政府工作报告这样重要的报告,才万字左右。 二、避免“三旧”,力求“三新” 1、避免道理旧、办法旧、表述旧。 2、力求观点新、材料新、角度新。 三、详略适宜,突击垂点。 平铺直叙,面面俱到,没有重点或重点不突击,是公文中觉的事,主要是: 一 是“大而全”。就是文章的柜架大,所做的事情说得全。 二 是不分主次。平均着墨,该详不详,该略不略。 三 是,流水账,全过程。只写“干了什么”,不写“干得怎么样”不作分析,平平淡淡。 如何突击重点?要掌握详略适宜的原则。 一是:实则详,虚则略。 二是:新则详,旧则略。 三是:特点详,一般略。 四、紧扣主题,材料与观点要统一 材料是文章的基础,观点是文章的统帅。材料与观点的关系,是被统帅与统帅的关系,观点统帅材料,材料说明观点。材料与观点必须高度统一,这是写好公文的基本要求。 处理好材料与观点的关系,达到两者的统一: 一是:先“立意”,紧扣主题。“意”即主题、主题思想、总观点,是一个意思。立意之后文字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主题,选材必须服务于主题。 二是:概括必须准确。概括不准主要包括有时概括过宽,有时概括过窄,“过宽”、“过窄”,就是概括失度。 要克服这个弊端,取决于对事物(材料)的深入研究,从掌握的材料中提练出观点来,精心推敲操练出来的观点,才能准确,材料和观点才能统一。